回顾佛教历史,佛教徒从不以武力也甚少依靠政治力量传播佛教,但佛法却能流传数千年并从印度发扬至全世界。这固然因为佛法本身的存在价值,然而历代僧、信二众在宣扬佛教方面的努力却是最有力的因素。
千百年来,靠着出家众全心弘法、在家众大力护法,佛教虽数经法难仍能继续发扬。然而在家弟子们是否为佛教事业出钱出力就可以被称为佛门护法呢?
我认为要成为一位受人敬重的佛教护法,还需具有四个条件:
要善恶分明莫助長惡緣
要做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必须懂得分辨善恶。
尤其在此末法时代,经常有许多出家和在家弟子寄生佛门却做出许多违背佛法的事情以满足个人的私欲,护法弟子如果不能分辨善恶,一味盲目跟从甚至受误导而出钱出力去支持一些不如法的恶行,那不仅妨害本身的修行还会助长恶缘。
要如何分辨善恶,佛陀在 “羯腊摩经” 里教导了我们避免轻信的十项法则,提醒我们须运用本身的智慧去分析所接触到的讯息的合理性,然后才自行判断是否可以相信与值得跟从。
要以法为师莫感情用事
与世上任何宗教一样,佛教必须靠法师或大居士传授佛法、靠寺院的负责人打理道场、靠资深的义工领导慈善活动。
出于对他们的信赖及习惯于他们的领导,大众们很自然都会对他们的言行全盘接受,有时就算对其所作所为怀有疑虑,也会由于感情因素而把是非对错放在一旁,这是不对的。
祖师教导我们 “依法不依人” 就是面对疑虑时要以佛法为指南而不能感情用事,盖因人可能因环境与时间的转移而改变但佛法却不会改变。
要能做到 “依法不依人”,护法们必须勤修戒定慧,对佛法有了深刻的体悟,就自然能克服感情因素,理智的处理一切人与事。
要明因识果莫种下恶因
大宝积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佛教徒做每件事前都应该明其因识其果,护法弟子们在作出关于宗教或道场的任何决定时,更要慎重的考虑其将衍生的因果业报。
关乎宗教事务的决定不仅影响个人或一家,更可能影响其他信众,甚至整个道场或一方的佛教界,千万要避免由于个人的错误行为而种下恶因影响他人对佛教的信心。
要親近善士莫善惡不分
除了对佛教事业热心护持外,护法弟子们还应该在佛法的闻思修方面多下功夫,才不致因缺乏分辨善法恶法的能力而流于迷信,甚至受错误的知见误导而不自知。
在这方面,护法弟子可以多向具有正知正见的法师或居士虚心学习,多听闻佛法,如理思维,加以实践。
我祈愿所有佛教徒都发心做个悲智双运福慧具足的佛门护法,四众弟子同愿同行护持正法久住,则佛教幸甚众生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