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佛的正知见
在主修持任何法门之前都应拥有学佛的正知见。此外,加上学佛行仪,落实身、口、意的净化,再通过戒、定、慧的修持来达致圆满正觉的人生。
在培养正知见之前应先了解世尊释迦牟尼的一生。
佛陀的一生
佛陀释迦牟尼佛是由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悟觉宇宙真理修行而成。他大约出生于周 庄王九年(西元前 570 年),寂灭于周穆王 53 年(西元前 486 年),游行弘化 49 载;具有历史上足以考据、验证的背景、足迹与行化。
在佛陀 29 岁时,有感于人间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在菩提树下苦修 6 年,终于彻悟。他了悟到一切事物无法恒常存在,了悟到 “我执” 制造了一切痛苦,了悟到任何事物都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性等宇宙人生真谛,这些真谛就是佛陀的大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说,佛陀并非是一个人名,而是心的一种状态。佛陀是觉醒者,是净化了一切杂染并证得解脱的成就者。
佛陀的证悟
佛陀证悟用一生来实践宇宙人生真理,被称为 “正见”,即观察事物所体证到的见地。正见是对 “苦、集、灭、道” 四谛的深彻见地,是佛法修学中八正道的主导者。
正见就是了解世间一切皆苦(苦谛)、苦是有原因可循的(集谛)、苦因即渴爱、苦是可以被消灭的(灭谛),当修行成熟时,就会抵达涅槃境界,灭除诸苦。灭苦是有方法可循的(道谛),这个方法即是指八正道。
解脱道的领航者
佛法的修学,以解脱为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经历闻慧、思慧、修慧的三个阶段,经过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条修炼途径。
而正见居首,由闻慧开始,即对因果、事理、四谛、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从听闻佛陀的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进而再进一步理解佛法,并最终以佛法作为自己的见地。
万物皆有因缘生起:缘起
缘起论包括 “因” 和 “缘” 两个部分。因是根本,缘是条件,因缘和合而产生世间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依一定条件和合而生,这就是世界、社会、人生以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切法的生起、存在,以至坏灭,都离不开因缘的作用,因缘具则生,因缘散则灭。一切法的生灭既有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礼可据。
凡果必有因,怎样的因便产生怎样的果,因果必相应。只有明白了此道理,才能达到菩提觉悟。十二因缘是世尊证悟时的基本佛法之一,它看似浅显易懂,其实其中蕴含着无穷奥秘。这十二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说一切众生之所以有轮回流转之苦,这中间自有很多的因缘。若仔细将这些因缘整理起来,便可以汇为十二支。
佛经中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必灭。” 就如同在说十二因缘的关系:有一支生起,所以另外一支也跟着生起;有一支消灭,所以另外一支也跟着消灭,如此循环牵连,互为因果。
人生的四条真理:四谛
了解了一切事物存在的法则 “缘起” 后,我们还要认识佛陀所悟出的人生真理,即 “四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四条真理。这四条绝对正确的真理就是 “苦、集、灭、道”,是要告诉人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
四谛奠定了佛教教义的基础,可以说佛教所有的重要的哲学思想都与它有关,都是为了从某一方面为它论证。佛陀证悟后,第一次宣说佛法是提出这四项前提,向世人解释关于人生真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及其解脱道路的真理。而后,多次说法提及此四谛之理,可见其重要性。
修此除彼:三学与三毒
四谛中的苦谛说,人生充满了痛苦。而这些痛苦是怎么来的呢?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追逐名利、胡作非为而又不听规劝的现象并非鲜见,其重要性和危害性就好比佛教教义中的三毒 “贪、嗔、痴”,甚至比之更严重,这些是造成人们痛苦的主要根源。
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
佛教修持法门:三学
戒、定、慧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教义,是佛教徒修持的基本学业。戒是佛教徒的行动规范和守则,戒主要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种类。修三学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贪、嗔、痴,最终解脱痛苦,到达涅槃之境。
戒学指防止身、口之恶的戒律,是一种对修行者身体的约束,而不涉及对思想意识的疏导。定学指防止心意散乱以求安静之法,是对人精神状态的严格控制。慧学指通过对心的训练破除迷惑以证真理之道,是佛教对人生活世界的一些基本看法或分析。
除三毒修三学
当今社会的道德失落,根本原因还是人性自身的弱点未能克服,而人性最根本的弱点,无非是 “贪、嗔、痴” 三毒。三毒是一切罪恶和不道德现象的根源,只有彻底消除三毒,净化人心,才能减少人类的痛苦,构筑和谐的社会。佛教一方面指出道德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又提出对治的方法,强调以 “戒、定、慧” 三学来消除三毒,从而为社会人生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德。
通过三学来消除三毒,使人身净化,即是接触我们自身痛苦的根本,也是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重要方法。
生命的真相:无常无我
人生往往不是依照我们的旨意运转,世间也没有一件事情是固定不变的,这便是生命的第一个真相—无常。我们把自己看得如此重要,其实是可笑的,是自己给自己寻找了无明的压力。
真正善用人生的方式就是认识到 “自我” 是不存在的。生命的第二个真相是 “无我”。在我们亲身的经验里去发现生命的真相,你将会以更加放松的心情去面对世间一切事物。
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住所。我们常常执着于自我,认为我是常的、乐的、净的,这是众生生起的四种颠倒妄见,而四念处的修行就是以智慧来观察身、受、心、法四境来破除这四种颠倒妄想,认识到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从而走上正道,通往涅槃之路。
构成宇宙万有的根本:五蕴
佛教认为世界和生命是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构成,这五种因素被称为五蕴。这五种因素各自成为一类,即可按一定因果关系紧密聚积在一起,又可按一定因果关系而分离。
五蕴组成的世界和生命,不论在时空还是形态上都是变化无常的,不受任何意识支配。
灭苦的八种方式:八正道
八正道主要是指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这八正道可以分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类,精神生活以正见为主,正思惟、正念和正定为辅。物质生活以正命为主,正业为辅,正语和正精进两者兼有。八正道是八种解脱成佛的途径,为佛教修行的最早方法,这八种方法犹如盘旋的山路扶摇直上,引领修行者抵达涅槃境地。八正道体现了如来佛智慧的最高层次,展示了佛祖总结的全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
从今天看来,八正道也是正确的人生指南和激励人心的座右铭,是人类求得进化的科学依据和自我完善的最佳方法。
铁面无情的定律:因果业报
佛教中的因果业报理论是由缘起论产生的,是轮回理论的基础,反映的是牵引至后果的人生规律。众生只有行好的因,才能得好的果。
生命的流转:六道轮回
生命并不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讲到轮回,有人也许嗤之以鼻,认为在如此现代化的时期讲解因果轮回的问题是和现实不符的,和我们的生活相距太远。
佛教中的轮回观主要是指在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这六道中轮回,六道轮回的场所,轮回是苦的根源。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
世间一切的现象都离不开轮回的道理,宇宙的运转是轮回,善恶六道的受生是轮回,人的生死也是轮回。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次生命的开始,今生只是我们很多次生命里的其中一次。这便是所谓的 “轮回”。
六道即是众生在三有—欲有、色有和无色有中所投生的六种生命形态。六道又分成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包括苦相对比较轻的天道、阿修罗道和人道;三恶道包括苦相对比较重的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
尽管生命形态细分可以有无量无边的种类,但总脱不了这六类。善趣和恶趣不过是相对之下一种好一些另一种差一些,但在本质上却都是没有永恒和真正的福乐可言。
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寂静
既然有轮回,那么就会有涅槃。其实真正的涅槃是不生不灭。如果按照佛法修行,便能进入一个解脱的境界,这就是涅槃寂静。这种境界从无常中看到常,从无我中看到我,从生灭的虚幻苦恼中看到永恒真实的快乐,是一个极乐的境界。
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但是涅槃的境界并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证得,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现今有时也将之称为 “彼岸”,是可以到达的,就在当下此刻。
涅槃是佛教的最高的理想,因此列为三法印之一。称为 “涅槃寂静”。涅槃寂静就是灭除了贪、嗔、痴,去除了烦恼,而得到的无与伦比的快乐。通向涅槃的途径就是实行我们前面所讲的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