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佛法开示

佛教道场 “是” 与 “非” 廿则

By May 14, 2011March 7th, 2019No Comments

道场里有些比较活跃的信众时常有机会参加其它寺院的活动或接触到其它寺院的同修,他们常会把不同道场里见到的事物拿来问我什么是好或不好,如法或不如法。

有一些善信跟我学佛久了对佛法有了相当的见解,也常会就我们道场中的一些人与事来和我讨论这些人与事的是非对错。在我给他们的解答中,有些我觉得适合大家参考并作为对待道场的正确心态,于是总结起来与大家分享。

佛教道場是弘揚聖教為責,淨化人心淨化社会為任,並以十方資源共建聖地因此 :

它是道場不是市場

在道场里就要虔心向佛,不要把算计得失盈亏的心带进来。供养布施是佛教徒的义务,不是用来和佛菩萨讨价还价的本钱。只要我们谨守五戒十善,归敬三宝,自然会有佛菩萨加持,供品的多寡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供佛的心。

它是佛家不是俗家

它是修行办道的地方,一切活动均与弘法利生有关,不是提供一般世俗或者与弘法、济世无关之活动的场所。来道场就要诚心修行,不是来寻求商机或结交客户,信众们是互相鼓励精进学佛的道侣,不是经营买卖的对象。

它是常住不是住家

出家众在此清净修行,承担如来家业;在家众来此修学佛法,累积功德。四众弟子间只有法眷的慈悲关怀,没有世俗的感情执着。

它是十方不是一方

它由十方善信供养成就,故为十方共有。它不属于某一方面的出家人或在家人,更不可能属于任何个人。

它是信眾不是私人

寺院的建立靠广大信众,它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益广大信众,所以道场的运作与一切决定都必须以大多信众的利益为原则。它不可被私人控制或完全靠主导者的个人意愿支配,违背广大信众的意愿。

它是供眾不是公司

道场是普利大众的组织,不是为股东牟利的公司。它的活动是弘法度众,不是经营生意。它应该重视的是信徒的法益,非寺院的盈利。所以道场里没有老板,只有师父。老板以权力驭众,师父以德行服众。

它是為眾不是為己

道场的设立是为公众的利益,不是为道场里任何个人的私利。应以整个常住为一个整体看待,不应该搞私人小圈子。

它是清淨不是汚染

道场本身必须有清净的道风,方能释放善的力量净化信众们的心。所以它内部事务的方针与行事,绝对不能受任何个人的贪、嗔、痴所污染。

它是平靜不是紛爭

道场内所有人若能以六和敬的精神相处,自能保持祥和氛围。道场本不应该有纷争,但这情形在佛陀时也避免不了,所以倘不幸有 “狮子虫” 败坏了寺院的清净,就必须尽快解决。

它是結緣不是結怨

来到寺院就必须广结善缘,这也是累积功德的一项功课。它不是一个让我们与人结怨的地方,所以必须记得,来到道场一定要把自我放下,把嗔心灭除,还要对一切人生起恭敬心。

它是善導不是誤導

寺院受十方供养,就有责任弘扬善法于十方。它教导佛陀的正知正见,以正信度众,不以迷信甚至邪见误导信徒。

它是教化不是神化

道场应以正法教化信众,不渲染神秘经验或神化感应吸引信徒。学佛最重要的目的是返闻自性净化内心以获得解脱,不应让信徒们把心思化在对解脱无益的杂务上。所以佛陀不鼓励滥用神通。

它是光明不是黑暗

道场必须反映宗教信仰光明的一面,借此驱除信众内心的黑暗。佛陀在灭度的最后一刻,犹殷殷遗教:“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以智慧的光明,指导信众破除愚痴的黑暗正是佛寺最主要的任务。

它是透明不是暗藏

道场为十方共有,无论其制度、管理、财务或人事,都必须系统化及透明化方值得让大众信赖。

它是布施不是索取

道场靠大众的供养,可以鼓励信众发心布施,但不可对信徒们需索无度。倘若让信众们对布施供养感受极大压力而对佛教事业产生退心,那就是道场的罪过。寺院也必须谨慎的善用钱财,胡乱花费信众的布施是要负因果的。

它是慈悲不是貪嗔

佛教道场必须弘扬慈悲的价值,鼓励信众以慈悲心怀铲除个人的贪念与嗔心。寺院的道风和活动要能:给人光明信心,给人法缘福慧,给人善缘喜悦,给人清凉自在。

它是喜捨不是怨恨

在道场里的心态是随喜与放下,见到一切好人好事就为他人感到欢喜,没有妒嫉心没有竞争的念头。寺院中人,应一切以平常心对待不起执着,当然更不会起怨恨心。

它是行善不是造业

道场是供人行善积德的地方,不是造业的地方。在道场里,要善护我们的信念、言语、行为,莫造身、口、意业。

它是佛团不是社团

寺院是佛团,以佛法带领我们的方向,一切是非对错以如法或不如法为界定。它不是社团,不是以世俗或个别领导的喜恶为评断是非的标准。

它属千万人不属少数人

它的目的是服务广大信众,所谓佛门广大,任何人都可以来道场求取精神慰藉和三宝加持。它不是私人产业,只为少数人服务。

佛陀肉身雖入滅了二千多年但佛陀的法身,教育精神,常留人間遍滿十方。只要我們依教奉行如法护持不昧因果,常耕心田常修善法常护三宝常依正法,勿忘佛陀教侮自然佛在心田永不退心。